紐約,2021年12 月 20 日— 一個位于紐約的多機構研究團隊在多發(fā)性硬化癥 (MS) 患者的腦脊液和血漿樣本中發(fā)現(xiàn)腸道細菌產生的三種有毒代謝物含量高。發(fā)表在《大腦》雜志上的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進一步讓科學家們了解腸道細菌如何通過產生對神經細胞有毒的化合物來影響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進程。
先前發(fā)表的證據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腸道微生物群(生活在人類腸道中的生物群落)的失衡可能是一系列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根源。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與健康個體相比,MS 患者的某些腸道細菌要么富集,要么枯竭,但尚不清楚這些微生物如何與大腦交流并影響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進程。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MS 患者的腸道細菌會產生大量對甲酚硫酸鹽、吲哚酚硫酸鹽和 N-苯基乙酰谷氨酰胺,并將其釋放到血液中,并最終到達腦脊液,”其中之一的 Hye-Jin Park 說。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和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CUNY ASRC)高級科學研究中心神經科學計劃的研究助理“一旦到達那里,這些有毒代謝物就會沐浴大腦和脊髓,并可能在破壞保護神經的髓鞘。”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從紐約東北部多發(fā)性硬化癥中心的志愿者身上獲取了血液和腦脊液樣本。在用富馬酸二甲酯 (DMF) 改善疾病治療之前和之后從患者身上采集樣本,據報道,該療法對重塑 MS 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具有深遠的影響。分析的數(shù)據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與健康個體相比,未接受 DMF 治療的 MS 患者中三種有毒代謝物的豐度。他們還注意到用 DMF 處理后代謝物減少。
“這些有毒代謝物的高水平存在也與 MS 患者神經的生物標志物有關,以及損害實驗室培養(yǎng)細胞神經元功能的能力,”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兼助理教授 Achilles Ntranos 說。西奈山伊坎醫(yī)學院的神經病學,從 MS 患者那里收集了第二組樣本。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且意義重大的發(fā)現(xiàn),”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紐約市立大學 ASRC 神經科學計劃的創(chuàng)始主任 Patrizia Casaccia 說。“這項工作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腸腦交流在神經退行性疾病進展中的作用的理解,而且還為開發(fā)新的 MS 療法提供了潛在的代謝目標。”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